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在从事经济活动/投资之前,从市场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组织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生产可行性、环保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论证项目实施或投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评估项目的成功率大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设立的具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是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展技术开发、工艺开发、产品开发以及有关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是企业中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实体或组织。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依托力量,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级/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科技计划:分为基本计划和重大专项。
基本计划: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等四大主体计划和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等。
重大专项:体现国家战略目标,由政府支持并组织实施的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或重大工程建设,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在若干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实现科技创新的局部跨越式发展。
科技小巨人:是指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或模式创新取得核心竞争力,提供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成长性或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小而强”、“小而优”和“隐形冠军”等特征
创新平台
(1)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2)企业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3)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面向产业发展,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整合相关的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全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的产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专精特新
(1)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且企业规模需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是指发展战略专业化、管理及生产精细化、产品或服务特色化、技术或经营模式新颖化,在细分行业内技术领先、产品质量优、市场份额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
(2)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是指工业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领先地位;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具有行业带动作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具有较强应用新技术能力;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文化等特征的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企业技术中心: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凝聚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
数字化车间:是数字化、网格化技术在生产车间的综合运用,它将数控设备与工艺设计系统、生产组织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进行集成,形成综合信息流的集成制造系统。
工业设计:
(1)工业设计中心:是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发展水平居全国先进地位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或工业设计企业。
(2)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工业设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开发原创型新产品。